ob体育重磅!西咸新区《总规》出炉:定位“西安都市圈新中心、极核区”!
栏目:ob欧宝新闻 发布时间:2023-02-20
 2月13日,《西咸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公示,这也是西安全面代管之后,西咸新区统领性规划的最新版本!  新区全域涉及西安、咸阳两市所辖7县(区)23个镇街,全域面积 900.21平方公里。2021年6月根据《关于西安市全面代管西咸新区的指导意见》划分为直 管区和共管区。其中直管区733.59平方公里,共管区166.62平方公里, 本次规划范围为直管区(涉及6县(区)

  2月13日,《西咸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公示,这也是西安全面代管之后,西咸新区统领性规划的最新版本!

  新区全域涉及西安、咸阳两市所辖7县(区)23个镇街,全域面积 900.21平方公里。2021年6月根据《关于西安市全面代管西咸新区的指导意见》划分为直 管区和共管区。其中直管区733.59平方公里,共管区166.62平方公里, 本次规划范围为直管区(涉及6县(区)19个镇街)。

  根据七普数据,2020年新区全域常住人口130.5万;根据新区最新统计 资料,2021年新区直管区常住人口103.6万。

  根据新区统计资料,2020年新区全域GDP达到612.50亿元,第一产业 增加值50.9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04.7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 356.87亿元。2021年新区直管区GDP达到590.13亿元,第一产业增加 值40.2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21.2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28.67亿 元。

  西咸新区主动承接国家战略部署及国家级新区发展责任,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发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枢纽的核心地位,发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的资源优势,打造西安都市圈极核区,助力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和西安都市圈核心区建设,综合建设成为:向西开放的重要枢纽、西部大开发的新引擎、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范例。

  发挥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的政策优势,依托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围绕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加快布局大科学装置、大学和科研机构、国家实验室等交叉研究平台、各类研发和技术中心、产业园区等创新及产业资源,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聚集和两链融合。

  进一步提升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发展内涵,促进西咸新区与西安主城区、咸阳主城区共建高质量发展的西安都市圈核心区。

  加强西汉帝陵、周秦都城为核心的大遗址整体格局的保护与传承,构建生态文化为一体的城市活力公园带。积极推进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创新大遗址展陈方式,培育文化产业空间。

  西咸新中心基本成型,“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建设成效显著,“3+7+N”现代产业体系更加成熟;生态环境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改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格局初步形成;逐步推进大遗址公园建设,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新进展。

  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质量、土地节约集约效率日益提升;世界级遗产公园体系基本形成;创新能力和产业实力大幅增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区域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西安-咸阳一体化基本实现,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形成国家示范。

  依托空港新城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及自贸区建设,ob体育与西安、咸阳共同打造临空经济带,增强陆港、空港物流枢纽能级,打造成为“一带一路”进出口贸易通道的重要节点。

  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依托西安交大、西工大等高校及研究院所,抓紧布局大科学装置、国家实验室及多学科研究平台,力争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功能承载区。

  共同助力西安都市圈核心区建设,深入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促进西安与咸阳区域间互融互通,强化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城市功能、历史文脉等资源要素系统集成和高效协同。

  统筹渭河、泾河、沣河等河流系统,建设高品质城市蓝绿开敞空间和绿道体系。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加强对丰镐、秦咸阳城、阿房宫、汉建章宫和西汉帝陵等大遗址的保护与展示。

  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全域统筹协调西安都市圈核心区内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以维护粮食安全底线为前提,西咸新区直管区划定永久基本农田66.67平方公里(10万亩)。

  基于西安、咸阳以渭河流域治理和保护为核心构建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骨架,将渭河、泾河沿岸等具有潜在生态价值的区域纳入生态红线保护范围,西咸新区直管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平方公里。

  发挥西咸新区国家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试验区的综合功能,培育金融贸易、总部商务、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等城市核心功能,推动世纪大道、沣东中央商务区等标志性工程率先建成,加强与西安、咸阳中心城区在功能承载、交通联系及公共服务建设等方面的协同,形成与西安中心城区差异化的发展方式,共建都市圈核心区强有力的“双中心”。

  “枢纽极”:围绕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协同咸阳经开区、空港新城、秦汉新城,打造陕西省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的前沿阵地和国际贸易通道的核心支点,实现临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创新极”:围绕“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协同咸阳高新区、西部科技创新港、西安鄠邑区,打造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核心载体,成为带动全省创新发展的核心引擎。

  “制造极”:依托西安渭北制造业走廊,协同泾河新城、西安泾渭工业园、咸阳三原高新区,打造陕西省重要的千亿级先进制造基地,为汽车产业、重型装备制造、新能源产业等产业链集群预留发展空间。

  “科技服务极”:围绕西咸新区斗门水库片区,协同西安高新区、西安科学城,打造陕西西安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主要承载区,建设西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

  西安都市圈科技创新策源地,创新产业聚集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秦创原成果转化“加速器”。

  秦都城及西汉帝陵带大遗址的保护与集中彰显区,泾渭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先行区。

  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航空门户枢纽,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陕西对外开放示范引领区。

  西安北跨战略核心聚集区,渭北产业走廊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秦创原两链融合”促进器”。

  “山水塬陵城”一体的全域历史文化格局,强化“三轴两廊”特色文化空间的塑造。

  古都文化传承轴线(秦岭-长安路-西安南北大街-西安北站-崇文塔)、汉长安城历史文化轴线(子午谷-汉长安城中轴-长陵-天齐祠)与阿房宫历史文化轴线(阿房宫前殿遗址-沣东文化广场-丰峪口)。

  依托西汉帝陵遗址带、丰镐遗址、阿房宫遗址、建章宫遗址、昆明池等历史遗存,在落实相关保护规划严格保护的基础上,创新大遗址展陈方式,适度探索大遗址周边地区的文化产业空间培育,推进区域旅游服务、文化休闲与游憩功能提升,促进城市历史文化、生态功能与产业服务协同发展,并积极申报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网站地图